发布时间:2025-10-15 18:02:10    次浏览
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政策,最近来得格外频繁。离年底还有两个多月,盼望中的油气体制改革方案还没有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系列政策成为焦点,激起了人们对天然气改革的期待。电改在经过长期明里暗里博弈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密集实施阶段。加入电改试点的省份开始蔓延,10月11日《售电公司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公布。这两份文件之前业内翘首以盼良久,牵涉到电网的核心利益,一直到最近才公布。此两份文件为售电市场和配电网投资提供了清晰规则,有兴趣者只要按图索骥就可以了。电力体系和油气诸多相似之处,管网都是公用事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改革方向中都有网运分离的需要等,也因此电改的进展也对油气行业改革具有借鉴和对标的意义。从目前看,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节奏与电改文件正式出炉前的政策走向有相似性。无论电力,还是油气,改革首先需要实现价格的市场化。然后以价格为基础,捋顺产业上中下游的关系,最终实现市场化。价改政策紧锣密鼓改革方案出台前,天然气也正处在这个阶段。前期对组建国家管网公司的期待落空,茫然中价格改革快速推进。国庆节过后的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这两份文件是8月16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到两个月后就正式发布,可见改革推动紧锣密鼓。10月19日,发改委公布《关于明确储气设施相关价格政策的通知》,提出“鼓励投资建设储气设施,增强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三个文件涉及到管道价格、成本核定以及储气设施价格,都直指行业要点。目前我国的天然气行业主要是上游的开采,中游运输和下游的配售气。其中配售气又分为专业配气的省网和配套一体两种。石油巨头有从勘探开发到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以中石油为最。但相比电力而言,天然气市场开放一些。下游的省网公司基本以省为单位存在,在各自区域内形成小格局,城市燃气公司除了5家大的,尚有数量众多的公司在经营,大致而言民营的燃气公司占到市场的40%左右。即上游和下游都有不同的参与者,下游的竞争充分,中游也不止一家在做管道。但是天然气上游和管道领域,中石油占有绝对优势。中海油在海外LNG进口,以及接收站领域占据优势,中石化在管道上占据少量份额,综合比较国内天然气市场还是中石油占据优势。冬季来临,北方城市持续的调峰问题再次出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与会有关负责人预判,预计今冬明春天然气供应仍会呈现南松北紧局面,京津冀地区矛盾较为集中,如遇持续低温天气,保供形势将十分严峻。不过,从已发的价格改革文件看,市场化的方向已定。 市场化形成价格方向不变最近两年,天然气消费量从之前的高速增长回落。中石油经研院的《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统计,2015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全年表观消费量为191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创近10年新低。2015年两次调价后,国内天然气产量受到影响,受压产影响,去年全年产量为1318亿立方米,增长3.5%,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受到低价现货气的影响,天然气进口量达增长4.7%,对外依存度升至32.7%。即使在去年两次下调气价的背景下,今年以来除个别月份外,天然气消费量增速也没有恢复到2014年前的水平。国家发改委的最新数据显示,1-8月,天然气消费量1277亿立方米,增长7.5%。同期受到价格的影响,上游生产积极性下降,天然气产量882亿立方米,同比仅增长1.7%。天然气进口量457亿立方米,增长16.2%。8月份当月,天然气产量106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3%,天然气消费量139亿立方米,下降1.6%。天然气进口量49亿立方米,小幅增长,仅达到4.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郭焦锋研究员曾分析说,天然气消费量取决于价格,即使下调之后,也受到前期进口气价格的影响,气价还有20%的下调空间,企业用气还是受到价格制约。在推行阶梯气价后,国家发改委从去年起就督促加大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的天然气比例,形成市场参照价格,逐步走向市场形成天然气价格的机制。旧的价格机制下,下游觉得气价高,消费疲弱,上游觉得气价低,生产积极性不高,已经成为天然气消费中的一个顽疾。新的政策承认天然气峰谷价格,未来有关天然气调峰价格将会带来更多的贸易和套利行为,包括燃气用户也会参与其中,将形成天然气仓储行业的机会。本文来源 无所不能金银岛电商资讯微信号:jydcj315专注大宗商品报道邮箱:[email protected]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